登录 | 注册
中华寇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寇氏论坛 >> 家谱分支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甘肃高台寇氏(二) 已阅:2390 / 回复:0(楼主)

洪武三十年至景泰七年(1463)高台守御千户所设立的66年,是一个屯垦防御时期。败北的蒙古族在这个时期对明王朝的安危仍然构成严重威胁,其防务是非常重要的。为了持久之计,明王朝实行“寓兵于农”的屯守政策。“(屯)军以十分为率,七分守城,三分屯种”。此时设立高台守御千户所,意味着高台县城一带的屯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,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文化中心。因为该所的设立,在正统年间(1436——1449)有一个叫刘宽的张掖人就已经提出来了。在此设一个军政合一的建制,既可以作为张掖至酒泉军事防御的补充,又可当作镇夷军事要塞的补给后方。但此人提出的当时,朝廷并没有采纳,而是事隔十几年后才正式设立,说明当时的条件还不成熟。这一个时期高台一带的屯垦,是以军屯为主的,屯田的目的主要是给养军队。因为地出军事要冲,社会并不安定,人口也是以屯军为主。但为了军事的需要,这一带的城堡应该是这个时期建筑的。
    景泰七年(1463)至嘉靖十八年(1539),是一个屯垦停滞时期。嘉靖十八年,杨博阅边,总结了以前屯守的利弊,提出了发展民屯的新策略。内地人口陆续来此开垦屯田。我们的祖先,应该是这个时期来到罗城村的。其理由有五:
    一是从老人的传说中,我们的先人从没有因军功而显要者。这作为一个军事防御要地的大户人家,不应该是这样的,除非他们当时不在其地。
    二是我们的先民,基本不在罗城的城堡之内居住(详见《明代红寺堡复原图》),说明我们的先民没有参加城堡的修建。而城堡建筑的时间大约在嘉靖十八年之前。
    三是罗城村的土地,我们寇氏开垦的数量最多。这说明我们的先人来此的目的主要是来垦荒的,而民屯集中的时期是在嘉靖十八年之后。所以,我们的先人应该是这之后迁徙来的。
    四是罗城村下沟渠的兴建与我们寇氏的先人是有很大关系的,可以说在这一渠的兴建中是发挥主要作用的。从古罗城村图可以看出,下沟渠按照前期的规划其走向应该是沿堡城南侧通过,但在到达堡城的东南角时,直角南下,把我们寇氏的居住地完全圈入后,又直角北折回到原规划线上。这一事件说明在兴建罗城村下沟渠时,我们这一家族的先民已经在罗城稳定了下来,并且在公共事务中发挥着作用。该渠兴建的时间也在嘉靖年间。
    五是我们的先人在来到这里定居后近七十年的时间里,第四代子孙中出现一名贡生,而后相继出现多名,这也是可能的。
    六是《重修肃州新志》第九册《名宦》有:寇天叙,字子敦,山西榆次人。嘉靖间,巡抚甘肃,刚明正大,边人畏怀。(初履任,虏犯山丹,指挥将士遏其锋,奏捷,威名遂振荒徼。吐鲁番闭关绝贡已久,忽投译文求和,其辞悖谩。天叙曰:“彼夷杰鸷,不大挫衄之,则朝和夕叛,无益也。直张我挞伐之威,坚彼悔祸之志,然后议抚,庶操纵在我矣。”)本支寇氏的迁徙与此人是否有关系,也是很难说的。
    如果以上推断是成立的,则我们寇氏的先人来到罗城村的时间,应该在嘉靖十八年(1539)至嘉靖四十五年(1566)之间二十七年的某一年。
    若按照这一时间计算,我们的祖先徙居罗城村的时间至今已达493——466年之久。按正常的生育年龄折算,现在的最晚一代应该是第二十代。但由于家谱失传,十二代以前的已经无法考证,第十三代也只流传下二、三个人名。

作者:寇克瑞 (2009/4/16 10:07:57)   回复此贴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5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寇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584.0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寇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